【个人事迹报告】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宣讲稿*(检察官,免fei)

1 人阅读 2022-05-22 0.00元(0 积分) 免费试读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宣讲稿范文(检察官)

(来源网络,供仅学习)


我叫xx,来自xx省xx市人民检察院。在刚刚过去的“*”,我有幸在天安门广场聆听了**的重要讲话,感觉振奋人心。*的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我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而是可感知、可触碰的现实。联系工作实际,我们司法人员在办理案件中,也应当站在人民立场,站在当事人角度想一想:案件处理是否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这也让我想到20年前,有位退休教师对我说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让我学会从公诉席上走下来,站在被害人,甚至是被告人的立场去思考他们的诉求。后来我用一个词来总结这种感受——“如我在诉”,我是公诉人,我又不只是公诉人。作为检察官,我不仅要考虑追诉犯罪者,还要保护无辜者、挽救失误者。

20年前,我刚从事公诉工作不久,这位60多岁的退休教师来检察院要求监督立案。她说退休后的养老金都在股市中,不久前一天发现账户资金全部购买了垃圾股,损失7万多元。当时身旁的刘某忽然无故离开,有重大嫌疑。因为认定刘某犯罪一没证据,二不好定性,公安机关一直没立案,她就持续上访、控告。我跟她解释疑罪从无的概念,她红着眼圈反问我:“我不懂你说的什么。但我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退休后连棺材本都没了。你知道我的感受吗?”

老教师走后,这句话反复萦绕在我的耳边。我之前更多只考虑自己办案的风险等现实问题,而没有回到原点去考虑当事人的利益,更没有考虑到司法结论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观念一变思路新。既然没有直接证据,我就用排除法认定。因为事实与法律的争议,这个案件2005年才作出有罪判决,历时近4年。期间周折,可想而知。

案件判决后已经快过春节了,那天天气很好,窗外的阳光洒在办公室的地上,王老师特意带了一盒怡口莲过来。我推辞再三,最终拿了一颗,很甜。

这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成了我的检察初心——办案对我们而言是工作,对当事人来说,是自由、权利、人生甚至生命!

10年后的2011年,我刚从基层调至市院工作,就遇到了常熟菜刀队和砍刀队群殴的案件。一审认定何某等人接到曾某挑衅的电话时准备菜刀对打,构成聚众斗殴。几乎所有的门户网站都在讨论,对方打上门时准备菜刀反击是否属于正当防卫,甚至《人民日报》都给出大半版的质疑。我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我认真阅卷后,对一审认定事实产生怀疑:多位证人和被告人证实,曾某到场后第一句话是:谁找我?如果是他主动打电话挑衅,怎么又问“谁找我”呢?

疑问不能取代证据。我补查了大量证据最终证实,何某等人是为免除非法赌债,两次主动打电话挑衅对方引发的斗殴。案件真相公布后,不仅舆论迅速平息,还成为了区分正当防卫与聚众斗殴的经典案例。

没想到,七年后,更大的舆情呼啸而至。2018年8月28日晚,昆山反杀案的视频铺天盖地。次日上午,我们第一时间介入侦查,阅卷后提出本案可能为正当防卫,向公安机关提出16个方向的书面补查意见,向省院呈报了数千字的分析报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批示肯定。在高检院和省院直接领导下,我们夜以继日地分析证据,与公安机关反复沟通,最终形成一致认识,本案属正当防卫,在侦查环节撤案。为放大案件的示范效果,让案件成为一堂法治公开课,根据高检院和省院领导要求,我参与起草相关通报。在通报中提出“合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正当防卫是“以正对不正”,将“什么是正当防卫”向人民群众清楚阐释,向社会释放了检察机关的价值导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这些重大舆情案件告诉我,舆论越喧嚣,司法越要冷静。在舆论沸腾时,我们更应把“讲政治、顾大局”融入到具体的司法办案中,必须用证据和法律来做“定海神针”。

在近年的办案中,我有个疑问越来越大,为何治安越来越好,但案件越来越多?2016年我经过调研发现,因法律的完善,“犯罪圈”不停在扩大。当年,我们指控的近半的被告人只能判处徒刑以下刑罚,甚至还有一千多人被判处单处罚金和免于刑事处罚。这些人都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吗?有时疑问本身就是答案。

我积极推动刑检部门转变理念。经过几年努力,我们围绕着“少捕慎诉慎押”形成了一系列监督制约保障的机制。今年有一组数字,让我特别欣慰。1—7月,我们的认罪认罚案件上诉率不足1%,在案件总量和不捕不诉率全省最高的情况下,没有对不起诉的复议复核和被害人的申诉,形成“认罪认罚率高、办案效率高、审前羁押率低、上诉率低、申诉案件和复议复核案件低”的“两高四低”案件质态,践行了**“*”讲话中提出的“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我们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奠定了良好基础。

20多年的检察历程,我经手的案件中9个都入选了年度十大刑事案件。它们让我从倾听当事人的声音,到更加关注事实的力量,再到对刑事司法出发点的追问和践行。这一路,驱动我不断进步的力量,就是人民群众对检察产品的更高需求,是*对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的新要求。这种力量,让我从一个不懂法律的“菜鸟”,逐渐成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从一个积极的犯罪追诉者,成为兼顾无辜的保护者,更在努力做一个*法治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法治进步的引领者。

办案中,有鲜花,也有辗转反侧的长夜。但每当想到2005年春节前,王老师塞到我手中的那块糖,心中就平静许多。我想,这块糖就是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之后形成的载体。它告诉我,*,如我在诉,久久为功,就必然能让更多人民群众在我们用心用情的法律监督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文共2203字,已全部显示,点“立即下载”获取电子版)

(下载问题看充值页面“用户须知”)【客服联系方式见网站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亲爱的用户,您今日已经下载过文章【【个人事迹报告】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宣讲稿*(检察官,免fei)】了

您是否遇到下载问题了?

是否需要我们将文章附件发送邮件给您?
如果依然有问题,请联系我们。